正月十五的花灯

今天是元宵节,必须和家人打电话呀!

先和老爸通电话,老爸去田里了,刚回家,还没吃晚饭呢。问他要吃什么,他说和平时一样,煎饼稀饭,并没有汤圆吃。

又和公公婆婆通电话,电话无法接通。公公的老年手机是不是又坏了?

再和二妹通电话,她刚在我们老家的公园里看完灯会。只听她很感概的对我说,公园里人特别多,挤的水泄不通,本来小妹也买了票但竟然进不去,最后她又对我重复了一遍,人真是多!正月十五闹花灯,是应该热闹。只不过闹的不是灯,是人了。大城市的灯会文化慢慢也被小乡村模仿了去,模仿可以,要想办的有质量,可能还是有点难度。

我倒不替小妹感到遗憾。我的心里只有悲凉。传统的花灯文化已经被现代高科技的灯会所取代,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难道有了科技,灯会就该任性?

对我来说,我是不太喜欢绚丽的人造的电光。我还是喜欢弱弱的柔柔的烛光。记得小时候,在正月十五以前的大集上,很多纸糊的彩绘的花灯开始上市了,每家的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买上一只灯笼。糊灯笼的纸沙沙的、薄薄的,上面印有嫦娥奔月等人物画。还有一种制作很最简单的花灯,不提它时就可以会像折扇子一样把它从上往下折叠起来放在一边,说不定保管的好了,下年还能继续用呢。夜幕降临了,小伙伴们举着各自的灯笼走出家门,走街串巷,吆喝着,玩耍着,在花灯里摇曳的烛光的照耀下,黑夜显的很是迷人。有时候小伙伴们会裂开大嘴巴,露出小牙齿,然后互相照照,互相说着 : 照照牙不长虫,照照牙不长虫….夜色深了,蜡烛快烧没了,小伙伴不得不一 一散去,然后疲惫的沉沉的睡去。睡梦中小伙伴的笑声还在耳边回荡,似梦又不是梦……

在我儿子小时候,我也是每年都要给他买灯笼,灯笼的图像已经很赶时髦,有时会出现很多动画片的造型,像葫芦娃和奥特曼…这些跟着时代走的造型引得小朋友更是欢喜。这可能也会是儿子童年的很多回忆之一吧。

也许有大造型的变化莫测的灯会会更加吸引大众的眼球,不过我还是很留恋小小的、带着红红烛光的、能握在手里陪伴我的小花灯的那种温暖!(好像定语很多,可见我喜欢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