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传奇2
第一章 只要我们还活着…. 【以下的“我”指我的奶奶】
我出生在一九一八年,属马的。我的姥姥家在苍山县的“吉墩”,听说的音同“吉”字,是哪个“ji”?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有这个地方,我更不知道了。我的父母家住沂河西岸的孟场,这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
这个“场”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场”呢,就是地主家放东西的地方。过去地主家里人多东西多,要专门找个地方放东西的。比如有放木材的木材场,放草料的草场,收麦子时放麦子的打麦场,牛羊场,杂货场等等,我家的这个场一开始是个打麦场,后来住的人多了,慢慢就成了一个村子了,过去很多村子就是这样来的。本来是个场后来能成为一个村子,可想而知我家的这个场面积是很大很大的,有好几百亩地。好几百亩地是多大?那我也不知道。(一亩=666.6666667平方米左右=边长为25.8米左右的正方形)。一个打麦场就要占这么大面积,说明我们家祖上家底殷实丰厚,有不少的地,的的确确是个大地主。不过我们老孟家能成为地主不是因为上面有什么大官大贵人,那可都是因为我的老祖们会过日子,不舍得吃不舍得喝,靠着口攒肚挪,应积累下来的家业啊。
我家住这里,但我的老祖们可不是这里人。我的老祖们都住杨庄寺,其实也不远,从孟场出发往正南走几十里地就到了。我只知道我的太爷爷那时候的事,再往前可就记不得啦。我的太爷爷(咱们老家话叫老太太)有两个儿子,我的大爷爷和我的爷爷。我的大爷爷一辈子没孩子。我的爷爷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加起来也就两个孩子。可过去地主家庭是嫡长子为上,长孙为重要,长子不能绝后。我的太爷爷就命令我的爷爷把自己唯一的儿子过继给我大爷爷做儿子了。可怜我的爷爷不愿意也没办法,唯一的一个儿子呀,就算是儿子再多,哪个父亲愿意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送给别人呢?那时候的封建礼制,父为子纲,父亲要求儿子怎么做,儿子哪敢不听?我的爷爷只好忍痛割爱,把自己唯一的亲骨肉送给了自己的哥哥。再后来我爷爷和大爷爷就闹了矛盾,要分家。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次分家,是不是因为孩子的问题?我就不清楚了。总之这次家庭矛盾的结果就是我的爷爷被赶出家门,净身出户,不能在杨庄寺呆了。所以就举家离开故土搬到孟场了。
我的爷爷把自己的唯一的儿子给了自己的哥哥之后又有了儿子没有?当然是有了,要不也不会有我们这些小辈了。其实我的爷爷有两门妻室,他的第一个妻子也就是他的原配并不是我的亲奶奶,应该是我的大奶奶。那我的亲奶奶是怎么来到孟家的呢?我给你讲讲。那时候啊人都吃不饱饭,国破家贫,天天都有不少人背井离乡的出去逃荒要饭呢。我的爷爷住杨庄寺时,有一对从安徽来的逃荒的母女要饭要到了这个庄上,她们遇到一个热心肠的乡亲,那时候的人心可好着哩。这个乡亲知道我们家富裕、是大户人家。就上门来问了问我的这个大奶奶需不需要长工,我大奶奶很爽快的说这就过春节了正需要帮手呢。这个乡亲就把这对母女介绍到我爷爷家来啦,她们也就有了落脚的地方,不用在外面挨饿受冻啦。这母亲年龄三四十岁,带着的一个小女孩也就十五六岁。我的大奶奶就让这个母亲在厨房做点零活,又安置小女孩给我的爷爷做贴身丫鬟,伺候他的饮食起居。其实她这么一个安排是别有用心的,就是想让这女孩子服侍我的爷爷,然后看看是不是能日久生情,再给孟家生个一男半女,延续孟家的香火。后来事情的发展就果然按照我的大奶奶的意愿走下去。我爷爷也很自然的就娶了这个小女孩做二房。婚后不久这个小女孩就怀了孕,生了一个儿子,赶着连续生了三个儿子,五个女儿,后来搬到林场后又生了两个女儿,这个安徽小女孩就是我的亲奶奶。我的爸爸是老四,这样加上我的大奶奶一开始生的那个女儿,我就有了三个伯伯,八个姑姑。从此母以子贵,我奶奶的命运被完全改变了,丫鬟变成了太太;我的爷爷也就是这孟家二儿子又因我奶奶的到来也改变了命运,子孙兴旺,家丁众多。这就好比一颗巨大的葡萄树,这棵树结出串串葡萄,那都是晶莹剔透,果实饱满,个顶个的惹人喜爱惹人疼啊。
发表评论